鼻尖有兩側鼻翼軟骨內腳及鼻尖部軟組織組成。鼻部位于面部的中央,呈三維錐體,鼻端呈多重的對稱曲線,鼻子的大小對整個面部輪廓的和諧性至關重要。鼻尖的形態(tài)、輪廓及其完整性在外鼻整體的形態(tài)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東方人種鼻尖的皮膚,皮下組織肥厚,軟骨欠發(fā)達,鼻尖呈單一峰狀突起,而高加索人種則軟骨發(fā)達,皮膚較薄,鼻軟骨可清晰看見,呈雙峰狀突起。鼻尖的輪廓是否自然、勻稱、清晰和柔和,其高度、曲率、大小是否符合美學標準及與鼻部的其他結構是否協(xié)調,鼻子的形狀必須與鼻子各部分和諧一致。鼻尖的形態(tài)呈現(xiàn)上、下對稱的兩個三角形。
鼻小柱基底和兩側鼻翼底部呈倒三角形。鼻尖鼻翼的整形正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重視。鼻尖畸形多系先天性,有家族遺傳傾向,也見于后天性原因如外傷、感染、腫瘤切除所致的缺損等。鼻尖肥大、圓鈍、低平.鼻尖過高、鷹鉤鼻、鼻尖隱裂等均需進行美容整形。
鼻尖部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厚度與質地個體差異與性別差異較大,術前觸診可以觸測。皮膚薄弱者,軟骨的塑形對外觀的影響較大,可以比較直觀的表現(xiàn)在外形變化。相反,皮下組織厚者,軟骨操作不容易反應到外形變化。因此在歐美等國家鼻尖的塑形以軟骨操作為主,與東方人種的手術操作方法有一定差異。
鼻尖肥大矯正術
采用改良鳥式切口,即沿鼻翼緣內側腳切口,于鼻小柱基部與對側切口相連。沿鼻翼軟骨分離,將鼻尖部皮膚掀起,適當切除皮膚與軟骨之間的脂肪及結締組織,兩側鼻翼軟骨作貫穿褥式縫合,形成鼻尖嵴。將鼻尖部皮下組織與鼻翼軟骨縫合數針固定,使皮膚與軟骨貼合成型,縫合皮膚切口。術中注意游離范圍要充分,縫合鼻翼軟骨時應兩側對稱。手術結束時鼻孔內填塞裹有碘紡紗條的硅橡膠管以作支撐,適當的加壓塑型包扎,使皮膚與軟骨貼合密切。切口處涂凡士林軟膏。
鼻翼過寬過厚矯正術
切口同上,通過切口用小剪刀將皮膚與其下面的鼻翼軟骨潛行分離。掀起切口,將軟骨表面的軟組織剪除,再將軟骨的上部和外部作部分切除。在鼻孔內,于鼻翼基部的內側面切除一塊菱形的前庭皮膚和鼻黏膜,如果鼻翼肥厚,可剪除鼻翼的過多脂肪組織,縫合切口。
鼻尖圓鈍、低平的整形
根據美學分析觀點,理想美觀的鼻尖高度應是鼻長度的l/2,而黃色人種及黑色人種的鼻尖高度往往不符合這一標準。表現(xiàn)為圓鈍、低平,系種族特征之一。鼻尖圓鈍、低平的矯正可采用縫合法矯正。
縫合法是對鼻尖部的軟骨進行直視下的縫合處理,以達到鼻尖整形的目的。此方法操作簡便,效果可靠,但抬高鼻尖的程度有限,一般只能抬高幾毫米。此外,手術效果還取決于鼻翼軟骨的發(fā)育狀況,如果軟骨本身有一定的硬度和厚度,矯正效果較好。倘若鼻翼軟骨過于薄弱則無法進行塑形,影響手術效果。鼻尖部做蝶形切口,皮下分離顯露鼻翼軟骨。在鼻翼軟骨外側腳的內、中1/3交界處將其切斷,以延長鼻翼軟骨內側腳的長度。將兩側相鄰的鼻翼內側腳做褥式貫穿縫合形成鼻尖支架,皮膚切口行V—Y推進以延長鼻小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