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瓣移植術是什么手術?皮瓣移植的適應癥:皮瓣移植是把皮膚連同皮下脂肪,由一處移植到另一處,被移植的組織仍與供皮區(qū)有部分相連,此相連的部分稱為蒂,故又名有蒂植皮術。被移植的部分稱為瓣,故而稱為皮瓣移植術。皮瓣的血運暫時完全由蒂供給,移植后,皮瓣與植皮區(qū)建立新的血運關系,待皮瓣能從植皮區(qū)獲得充分血運后,方可將蒂切斷。
皮瓣移植的適應癥主要有以下幾種:
一、修復全層皮膚的缺損。
二、覆蓋骨胳、肌腱以及主要神經(jīng)、血管的裸露部分。
三、修復足底、指端等承受壓力的摩擦面。
四、器官的再造,例如鼻、耳、手指等。
五、供給營養(yǎng),如修復放射性潰瘍、褥瘡以及包括骨組織缺損的脛骨前區(qū)或頭皮顱骨損傷等創(chuàng)面。 皮瓣形成和轉移術中的一般原則和注意要點。
1、為了保證皮瓣有足夠的血液供應,蒂寬與瓣長的比例一般不應超過1:1.5,理想的應為1:1頭、頸部皮瓣寬長比例其長度可增大,下肢皮瓣長度則應縮刀)。
2、皮瓣最好按血管走行方向設計,蒂部要落在向心端,并設計好在轉移過程中蒂部不會過分扭轉,以免影響血液供應。
3、盡量避免損傷。皮瓣為一暫時缺血的組織,活力較差,不能耐受粗暴操作的損傷。因此操作上要求十分細致,愛護組織。器械也要求銳利、精巧。
4、皮瓣形成時,其厚度應包括皮下脂肪組織在內。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整理在轉移時如需修除脂肪,應注意保存真皮下血管網(wǎng)的完整。
5、完善的止血,避免皮瓣下產(chǎn)生血腫。術后要有良好的制動,以保證轉移過的皮瓣不受牽拉,不致造成皮瓣壞死或被撕脫。
6、皮瓣形成后,如皮色紅潤,創(chuàng)緣不斷滲血、而血色鮮紅,則表示活力無疑問,可以轉移到植皮區(qū)??p合后加蓋敷料包扎時,瓣部需要有適當?shù)膲毫Γ岳o脈回流,但蒂部不能受到任何壓力,以免妨礙血運。
7、如果蒂寬與瓣長的比例已超過限度;或不能按血管走行方向設計皮瓣,因而估計在轉移中可能發(fā)生血運不足影響皮瓣活力時,轉移前可以考慮作“延遲手術”。另外在皮瓣形成后,如發(fā)現(xiàn)皮瓣遠側蒼白或發(fā)紺,雖經(jīng)適當處理,仍有血運障礙,估計轉移后不能保證其活力時,可以考慮縫回原處,作延遲轉移。
皮瓣延遲的方法是將皮瓣邊緣切開,沿深筋膜淺層作完全或部分剝離,切斷來自創(chuàng)緣和基底的血運,然后縫回原處。2—3周后,再作轉移?!把舆t手術”的目的,是使皮瓣在“延遲”的過程中血管管徑增大;血管的排列方向漸與皮瓣的長軸一致;血管的數(shù)目也逐漸增多。通過以上變化,使皮瓣的血液供應充分,從而保證皮瓣的安全轉移。是由一對位置相反的三角形皮瓣所構成,通過對換位置后,達到松解張力、增加長度、因而改善局部形狀或功能為目的。手術簡便,收效較大,故應用范圍甚廣。在解除直線形疤痕攣縮時,疤痕兩側皮膚要求完整,并有一定的松動度,方能采用此法。對片狀疤痕攣縮,不適用此法整復。